Skip to content
最新訊息
關於我們
台北市召會
北投大區
相調園地
相調園地
相調分享
生命湧流
白天班追求
真理訓練
詩歌歡唱
生命故事集
專題交通
影音專區
召會生活
青年學生區
兒童活力排
聯絡我們
會員專區
編輯文章
登入
註冊
Search this website
選單
Close
最新訊息
關於我們
台北市召會
北投大區
相調園地
相調園地
相調分享
生命湧流
白天班追求
真理訓練
詩歌歡唱
生命故事集
專題交通
影音專區
召會生活
青年學生區
兒童活力排
聯絡我們
會員專區
編輯文章
登入
註冊
北投初期的召會生活和五位負責弟兄
北投召會剛剛初始的時候發源地,就是在新北投。有一個岔路口,一邊叫新民路,一邊叫泉源路。在新民路上有一個陸軍醫院,很多傷患,那時候還不是純粹精神病院,是各種傷患後送到那個醫院裏面來,所以在那醫院裏面很多人因爲生病在裏面就被傳福音帶得救。那時候因爲還沒有會所,剛開始的時候,北投沒有一個召會成立。我們只是在臺北市召會第四會所郊區的一個小排,他們叫郊排,郊區的一個小排,北投只是一個小排。那時候剛開始聚會就在洪勤誠弟兄家,他們家在新民路上面,就是陸軍醫院再上去一點,洪弟兄就見證說當時福音傳的很強,弟兄姊妹愛主,他們在醫院裏面得著很多人,有得著了瞎子的弟兄,又得著了瘸腿的弟兄。瞎子的弟兄他們走路但看不見,瘸腿的弟兄能看得見,不能走路。兩個就配搭,這個瞎子背著瘸子,瘸子就指引瞎子來走路。這樣一個背一個指引著來聚會。當時的畫面聽起來是蠻感人的。
一、洪勤誠弟兄
洪勤誠弟兄夫婦(中間二者)
洪弟兄是在上海的望族,聽洪弟兄講,他小時候玩具就是金條,他枕頭底下放的就是金條,他都拿金條出來玩。這樣的人被主得著,真是太特別了。早期的召會生活,每一天早晨在張湘澤弟兄家有禱告。洪弟兄每天在張湘澤弟兄家禱告受感,被主摸著他就哭。他說約櫃搬到俄別以東,他們家就蒙神的祝福,所以他就渴望約櫃到他家裏面,所以他家就開始打開,這是他做的見證。 他真的是經常把召會生活擺在第一。神在生意上、在眼光上也的確祝福他。他賺了不少錢。他的錢顧到的不僅是在北投這裏,不僅是臺北市,他也顧到臺島許多召會他們在購置房舍上的需要,洪弟兄幾乎都常常會一同有分。這是神藉着洪弟兄做的。
二、張湘澤弟兄
那再介紹就是張湘澤弟兄,張湘澤弟兄,他原本是一個將軍,少將退伍後,國家給他安插一個工作,就在鐵路局當顧問。算是對這些對國家有貢獻的人的照顧。張弟兄被主得着以後跟張師母也非常努力的事奉主。張師母很特別,他的身份是國大代表。張師母在大陸的時候,就做過倪拓聲弟兄的同工,他曾經是李淵如姊妹的祕書,他是少數有姊妹們講道,而且話語那麼清晰,他頭腦非常清楚,講話也非常有力量。可以說都還沒有幾位弟兄能及得上張師母思路這麼清晰,話語這麼有力。 張弟兄他的講話也是非常的犀利。有一段時間,台島各地召會因着受到了英國來的史百克弟兄的蠱惑,產生所謂的四大金鋼的難處。所以他就離開了北投,被調到臺中去。他們產生的難處,背叛,其中臺中,高雄,臺南,臺北會所都是重災區。所以張弟兄就被李常受弟兄派到臺中去,等於坐鎮在那兒。張弟兄很特別,他軍人出身的,他對這一方面主給他特別的那分。
三、俞丹騮弟兄
俞丹騮弟兄(左二)
俞丹騮弟兄他滿臉笑容,無論誰講話,他最有名的就是阿們,阿們,他就是一直阿們,整場聚會就聽到他非常用靈的阿們和扶持。俞丹騮弟兄他不是一個話語很強的弟兄。但是他就用他的笑容,用他的愛,用他的榜樣在那裏服事。很多人受他的感召,受他的影響,他真正爲弟兄姊妹付出一切。 俞丹騮弟兄他原來是上海的航業巨子董浩雲的結拜兄弟。董浩雲就是香港第一任特首董建華的爸爸。那時候他和董浩雲他們組成了中國航運公司,他是常務監察人,曾經被派到東京當東京分公司的經理。後來回到了臺灣,整個政局改變以後,他就在臺灣做常務監察人。當時有開車的一個有錢人是洪弟兄,那俞丹騮弟兄,也是一個有錢人,他是由司機開車子送他來一起禱告。雖然是這樣,俞丹騮弟兄家的房子,原本在面對12會所的正對面,就是在公館路和民族街中間夾着的三角地帶。那個房子現在好像賣鹹酥雞那一塊房子,他們家原本住在那個花園的洋房,不確定那個房子是租的還是買的。但是他這一生顧到許多人,他顧到了許多同工們,全時間同工們的需要,他也顧到我們在北投許多家庭生活貧困的弟兄姊妹的需要。不知道從他手中出手幫助了多少人。他每個月幾乎錢全都給出去。到了晚年,後面大概有十幾年,他住的地方就住在現在這個公館路和民族街旁邊一個小巷子,現在的0077那條巷子進去,他租房子住在那裡,雖然有錢,最後竟然沒有為自己置產。 主在俞弟兄身上,他操練一個很大的信心的功課。他最後離世前20年,她姊妹幾乎都是中風癱瘓在家裏,不能出門,不能有什麼行動。所以俞丹騮弟兄一面工作上在外面要應付,在教會中服事人,回到家還得照顧俞師母,你知道一個人常年生病,在家裏不能出來的人其實心情是不太好,所以俞丹騮弟兄是很開朗的,阿們,阿們,但是回到家,常常親密的哄著”太太啊,你看看今天是誰來了啊?”俞弟兄自己也很豁達。說每一天上牀前,我的這雙鞋子脫下來以後,主啊,我還能不能再起牀穿這雙鞋子啊。他每天就是帶着這種心情,隨時可能主會接他走。主也憐憫他。1985年他走的時候是,就是李弟兄回臺北的第二年,他走了。他大哥跟他一起住,他在走之前,前一年大哥走,後來沒多久,他的姊妹俞師母也走了。他把他哥哥還有他太太墳墓都安置好,就在現在陽明山第一公墓,但他沒有為自己預備墳墓。他在安葬他太太那一刻,棺材放進去的時候,他就好像在跟太太說親密的話,太太,你看看這裏風景多好啊,又很開闊啊,每天有太陽可以看到,看到海,看到這些河,看到這些,你滿意嗎?俞弟兄真的是沒有為自己留下什麼。 三個月以後,他突然半夜心肌梗塞,司機就把他緊急的送到中興診所去。弟兄姊妹去醫院看望他,他說,太好了太好了,要跟你們說再見了啊。今天天氣正好去見主剛好啊。然後醫生來了,主治大夫來,李大夫,謝謝你了。我哥哥啊,我太太都是你送走的,從此以後我們家人不會再有人麻煩你了,謝謝你了,謝謝你了。他交代說,我的心不好啊,沒辦法,那我眼睛很好,將來我走了,把我眼角膜捐給有需要的人,然後把我身體呢就捐給臺大醫院,臺大醫院覺得我的身體沒用了,要丟掉就請他幫我燒掉。然後交給我公司的船隊,把它丟到海裡面去。他說這不過是臭皮囊,留着沒什麼用,哎,靈魂在主裏面最重要。在俞丹騮弟兄的安息聚會上,李常受弟兄親自來,李弟兄是非常非常的不捨。流着淚說出俞丹騮弟兄的情形。
四、吳迪華弟兄
吳迪華弟兄(左三)
另外北投還有兩位負責弟兄,一個是吳迪華弟兄,他是空軍出身的,他非常忠心,一口濃濃的鄉音。吳弟兄是一個話不多,但是一個親手服事別人的人,常常去看望服事人。他就住在蔡偉弟兄的老家對面,就是以前的所謂的空軍大樓,就是公館路,在清江路之前那邊有一個路口岔進去,左手邊的山坡上,也是一個日本的宿舍,變成空軍的眷舍,空軍大樓。吳迪華弟兄一家,吳弟兄和吳師母,他們很忠心在那裏勞苦服事人。吳弟兄一個因為口音很重,一個他後來因身體老邁,就隨着女兒就搬離北投了,搬離的比較早。
五、樊柏滋弟兄
樊伯滋弟兄(照片缺)
還有一位弟兄就是樊柏滋弟兄,樊伯滋弟兄,戴個眼鏡,一頭白髮,眼睛炯炯有神,像老鷹的眼睛,講話鏗鏘有力。感覺他家庭環境各方面是不錯,也許是做生意的,他做事比較精明。他是很有個性,稜角分明的一個人。師母叫樊曹毅,他有一個女兒,女兒就叫樊小毅,我印象最深刻的是,因爲這個樊小毅小我兩三歲,爸爸很疼她,所以經常來接她的時候,就帶着女兒,幫他女兒揹着書包這樣走,跟我在教會中看到的形象是截然不同的,很特別。 後來臺北召會11會所有一個需要,就把洪弟兄調到11會所去服事。名義上,當時弟兄們叫他兼掛12會所,就是11會所,12會所就是士林北投請他兼掛。可是當時,服事的重鎮是在11會所。因爲11會所有好幾所大學,就是東吳、文化,還有銘傳,這三所大學都是服事的重點。所以洪弟兄大部分時間重點是擺在11會所。主日下午會回來12會所,跟弟兄們一起帶領下午的事奉追求聚會。直到他85年86年從工作上退下來,才有更多時間在北投過召會生活。
分享出去